胃肠间质瘤(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, GIST)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,可能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的Cajal细胞。胃肠间质瘤(GIST)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中位发病年龄为40-60岁,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。相比于与胃癌、结直肠癌,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并不高,约在10/100万,但是其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。胃肠间质瘤(GIST)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,其中胃为最好发部位,约占50%,小肠约占30%,结直肠约占6%,食管约1%。少数也可见于消化道外,如网膜、肠系膜及腹膜等。
胃肠道间质瘤与大家熟悉的癌症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。癌症是一个更广泛的术语,一般指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,如胃癌、结直肠癌、肺癌等。癌症通常具有恶性的生长特性,能够侵犯周围组织并且可以远处转移到其他部位。而胃肠间质瘤来源于胃肠道的间叶组织,其生长方式可以是恶性的,也可以是良性的。胃肠道间质瘤对化疗、放疗都不敏感,很少有淋巴结转移,所以,手术治疗是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的首选方案,当肿瘤位于特殊部位(例如临近贲门)、无法完整切除或者需要联合脏器切除的时候可以先行分子靶向治疗,等待肿瘤缩小以后再行手术治疗。
注:贲门是食管与胃之间的交界区域,起到类似“阀门”的作用。当食物接近贲门时,贲门周围的肌肉会松弛,打开食管通往胃部的通道,让食物能够顺利进入胃部,一旦食物进入胃部,贲门就会开始收缩,重新关闭通道,防止强酸性的胃液返回食管。所以,切除贲门后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反酸烧心症状。